美限制华为芯片生产引争议 中国科技企业再登美国热搜

  • 2025-06-18
  • 1

当地时间 6 月 16 日,美国商务部副部长杰弗里・凯斯勒在国会听证会上声称,华为 2025 年先进 AI 芯片产量将被限制在 20 万片以下,并强调 “美国不能对中国科技追赶掉以轻心”。这一言论迅速引发美国舆论场激烈讨论,“华为芯片限制”“中国科技威胁” 等话题在社交媒体平台持续发酵,截至 6 月 17 日凌晨,相关话题已登上美国 Twitter 趋势榜前列。

事件核心:技术遏制与产业博弈

美国政府此次针对华为的限制措施,是其长期以来 “技术脱钩” 战略的延续。自 2019 年起,美国通过出口管制、实体清单等手段,试图阻断华为获取先进芯片及制造设备的渠道。凯斯勒在听证会上直言,美国需通过 “出口管制和全球技术联盟” 双轨策略,防止中国在 AI 芯片领域突破。

值得关注的是,此次限制措施正值中美经贸谈判取得阶段性成果之际。6 月 12 日,中美在伦敦就稀土出口等问题达成初步共识,但美方旋即在次日升级对华为的技术打压,被外界解读为 “谈判桌上的博弈延伸”。华为方面则回应称,将继续通过 “多芯片集群计算” 等技术路径突破封锁,其自研昇腾 910D 芯片已进入测试阶段,性能对标英伟达 H100。

舆论交锋:安全焦虑与市场现实

美国舆论对此呈现撕裂态势:部分保守派媒体渲染 “中国芯片威胁”,称华为若突破限制将 “动摇美国科技霸权”;但更多声音质疑政策的实际效果。《纽约时报》援引行业数据指出,华为 2025 年 20 万片的产能仅为英伟达同期出货量的 1/10,但中国通过 “数学补物理” 等创新模式,正以更低成本构建算力网络。

美国科技界的批评尤为尖锐。超威半导体(AMD)首席技术官马克・佩珀马斯特公开表示,出口管制只会 “迫使中国加速技术自立”。英伟达 CEO 黄仁勋也多次警告,对华限制将导致美国企业丧失 150 亿美元市场份额。而普通美国网友则在 TikTok 等平台发起 #HuaweiInnovation 话题,热议华为 P70 拆解视频中曝光的全自主供应链技术。

深层逻辑:数据主权与全球规则

此次事件折射出中美在数据主权领域的博弈升级。美国司法部近期出台的《禁止关注国家访问敏感数据规定》,将华为等中国企业纳入重点监控范围,要求其在美国的子公司必须将数据存储于 “可信云服务商”。这种 “数据本地化” 要求被中国外交部批评为 “泛化国家安全概念”,实质是通过规则制定权遏制中国科技企业全球化。

面对压力,华为等企业正加速全球化布局。宁德时代、国轩高科等电池厂商通过在欧美合资建厂规避贸易壁垒,华为则在中东、东南亚等地建立 AI 算力中心,形成 “技术出海” 新路径。业内专家指出,美国的 “脱钩” 策略不仅难以奏效,反而可能因失去中国成熟产业链支持,延缓其自身能源转型进程。

中国回应:理性反制与技术突围

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 6 月 17 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强调,中方坚决反对将经贸问题政治化,敦促美方停止滥用出口管制。商务部同步发布《关于美国对华芯片限制措施的事实与立场》白皮书,列举美国企业因限制措施遭受的损失,呼吁国际社会共同抵制技术霸凌。

在技术层面,中国正通过 “国产替代 + 国际合作” 双线突围。华为昇腾芯片虽在单芯片性能上落后美国一代,但通过多芯片协同技术,其实际算力已接近国际主流水平。同时,中国与沙特、阿联酋等国签署的 “数字丝绸之路” 合作协议,为国产芯片开辟了新的应用场景。

中国bbin宝盈集团有限公司

这场围绕芯片的博弈,本质是两种发展模式的碰撞。美国试图通过规则封锁维持霸权,而中国则以开放创新回应挑战。正如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所言:“AI 是人类最后的大技术革命,谁赢还不知道。” 在这场关乎未来的竞赛中,技术实力与战略定力,将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。

美限制华为芯片生产引争议 中国科技企业再登美国热搜